铁观音长盛不衰的秘密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铁观音长盛不衰的秘密

中国是茶的发源地。全国的大部分省都出产茶叶,有名茶的县,超过一百个。安溪就是著名的茶乡,在业界大名鼎鼎。

饮食,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。茶、咖啡和碳酸制品,是目前最常见的三大饮料。以饮用人数论,茶,无疑是第一位。现在全世界共有44亿人饮茶,远远超过喝咖啡的人。至于历史,则更不用说了。中国人饮茶的历史,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在我们最早的汉字甲骨文里,“茶”字是写成“荼”字的,茶荼通用。而咖啡的饮用,不过一千多年。

近二十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空前高涨。与此相适应的,是人们对茶的青睐程度,也与日俱增。“茶为国饮”,渐入人心。喝茶,成了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。汽车逐渐普及之后,出于安全和健康的考虑,饮酒的人数在减少,饮茶的人数在增加。“请你喝茶”,也慢慢成为社交活动中的常用语。不管是县域小城,还是通邑大都,凡有汉字的地方,都有茶馆、茶庄。饮茶有利健康,也通过人们的实例和科学家们的考证,得到普遍的认同。各地的茶文化研究会、促进会、茶友会等组织,也风起云涌,如雨后春笋般兴起。

有人说,茶叶的春天已经来临。这样说,不完全准确。茶的春天,事实上并不完全是当代有。翻看古代的诗文,有关茶的内容,简直汗牛充栋。我们一直讲,中国文化是诗意文化,诗意是酒泡出来的。其实,古代写茶的诗文,一点也不比写酒的少。尤其在宗教文化的发展史上,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酒。对世界文明而言,我们的酒,更没有茶的影响这么大。

安溪是福建的一个山区县,茶园处处,满眼绿色。知道安溪盛产茶叶,于我本人,也是近年的事。这得益于各地的茶庄,常常有“安溪铁观音”之名。见多了,也就记住了。

这次到安溪寻找铁观音的原产地,结果,却成了探访海上丝绸之路的寻古之旅。因为安溪的茶,同海丝的联系太密切了,很难分开。

丝绸之路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盛事。一条是陆路的,一条是海上的。陆路的历史更早,海上的则规模更大。

中国的先人其实一直喜欢海。在公元前五世纪,我们就已有了远洋航行的技术。孔子也说过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,靠近黄海、渤海的鲁国和齐国,都已具备了远航他国的能力。秦汉以后,远航朝鲜、日本、台湾、东南亚的记载,则更为频繁。

至迟在唐代,我国东南沿海就有了一条叫作“广州通海夷道”的海上航路,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。科技总是改变世界的先锋。宋元时期,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,足以支撑远洋航行,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,也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。这一时期,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“海上丝路”商贸往来。海上运输,即使在当代,也是成本最省的物流渠道。

这条“海丝之路”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,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,穿过印度洋,进入红海,抵达东非和西亚,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,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。如果说,陆上的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主要起点,那么,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、泉州、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,我们的台州港也是其中的支线港之一。从三世纪三十年代起,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。唐宋时期,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,明初、清初海禁,广州长时间处于“一口通商”局面,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。

从历史贡献上说,这两条丝绸之路,最大的功绩是促进了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流,促进了文化的融合。但于商人而言,更多的,则是着眼于物资的贸易,是高额的利润,才驱使着东西方的商人们,历尽千难万险,进行着冒险家的事业。陆路的丝绸之路,以丝绸、香料、珠宝贸易为主,海上的丝绸之路,则以瓷器、茶叶、丝绸、珠宝为主。因为海运面广量大,中国的饮茶习惯,也从东亚的汉语文化圈,开始向东南亚和西方世界传播。

中国的经济重心,是逐步南移的。江南地区,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,从唐代开始,取代中原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趋势更加明显,这同对外贸易的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。物资只有通过交流,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。而海上丝绸之路,正是物资交流的最好通道。

安溪县地处闽南山区,人多地少,开发相对较晚。安溪人绝大部分都是北方移民的后裔。安溪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,成为名茶之乡,是因为它具有了天时、地利与人和的条件。

天时主要得益于安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。世界茶叶的主产区,一般处于北纬25度到31度之间,安溪正在其间。中国的许多产茶区,常常在两晋以前就种植茶叶,安溪的种茶历史从唐末才开始,算是大器晚成。这时候,因为茶树的栽培技术、制茶技艺已十分成熟,对于产地而言,引种茶叶可以少走弯路,直登殿堂,成为享誉中外的“茶都”。所以,安溪能培育出名茶“乌龙茶”,能培育出乌龙茶中的名品“铁观音”。后来,随着安溪人大量移民台湾,也将乌龙茶带到了台湾岛。海上运输的便利,使安溪茶叶一直以出口国外为主。在鼎盛的清代光绪年间,安溪乌龙茶的年外销产量,达到1250吨。

地利是安溪地处泉州港黄金水道的上游,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,海外对茶叶的大量需求,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兴盛。安溪乌龙茶的出口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、十七世纪初的明代万历年间。茶叶成为欧洲的高级饮品,风靡上层社会,以致清朝皇帝和大臣们产生了一个错觉,以为西方人只要离开了中国的茶叶和大黄,那些蛮夷小邦根本就无法生存。所以,从事茶叶贸易的中国商人,收获颇丰。

为了打破中国对茶叶的垄断,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·福琼,在1842年中英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派遣,来到中国从事植物样本的采集,将大量植物资源运送到英国。1848年,福琼又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,深入中国内陆茶乡,采集茶种,在印度引种,并招募中国茶农前去传授制茶技艺,从而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山地,也成片地变为茶园。以人类文明的视野而言,茶树种植的推广,促进了茶叶的普及,使之成为世界性的饮料。从当时中国的利益而论,则打破了我们的茶叶垄断,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福琼在调查中了解到,福建地区的茶商们在茶叶的流通中,发明了一个专用量词“一手”。一手是指600箱茶叶。

安溪是中国的著名侨乡。因为临近泉州港口,安溪人自古就有海外谋生的传统,安溪华侨遍及世界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,其中东南亚占95%以上。目前,安溪籍华侨总人数近百万。现在台湾居民中,十分之一人的祖籍地在安溪。最早记载出洋安溪人的,在十五世纪末、十六世纪初的明代弘治年间。现在新加坡耕地的一半以上都是安溪人开垦的。最近菲律宾总统访华,随团而来的商务代表团中,有十分之一人的祖籍是安溪。这些散居于东南亚、欧美的华侨,不但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同时也将饮茶习俗带到了所在国,其中有不少人本身就经营茶叶。乌龙茶因此走向世界,也就毫不奇怪。

当然,相比于天时地利,人和才是最关键的。全国茶山多矣,靠近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方茶山也比比皆是,为什么安溪铁观音声名远扬?这其中的奥妙,自然值得我们探究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安溪人的品牌意识强。社会风气都是自上而下形成的。他们从乌龙名茶出现开始,就不遗余力地推广,不断扩大规模,走高端路线,从引导欧美、东南亚上流社会开始,打响名茶品牌。在1980年代以前,安溪茶叶一直以外销为主。在国内,也以学者名流、大商巨贾、高僧大德的号召力来引导人们认识名茶。而在外面,统一都打安溪牌。台湾大佬连战的祖父连横是著名诗人、历史学家,被誉为“台湾文化第一人”,他亦盛赞安溪铁观音为“上品”。

现在的世界各地,能够种茶的地方非常多,依靠垄断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。要使乌龙茶、尤其是其中的铁观音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确实需要花不少的功夫。而这一点,安溪人做到了。安溪一县,有茶园60万亩,茶叶年产量6.8万吨,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茶业第一大县。在全国的茶市,有“无安不成市,无铁不成店”的说法,安溪铁观音在传统和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第一,安溪和铁观音已经成为中国茶业的一张金名片。

一百多年前,前来中国考察过茶叶产业的罗伯特·福琼,在他的被欧美人喻为中国茶典的《两访中国茶都》一书中说:“我敢断定,如果能推广喝茶的习惯,一定会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健康、更舒服。”

现在,不论东方还是西方,茶,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如何在市场大潮中,让本地的优质茶叶成为人们喜爱的商品,是产茶区的一大课题。台州是传统的绿茶产区,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还是唐代日本引种茶树的原产地。一般公认的世界黄金茶叶产区在北纬27度至31度之间,这个黄金带,刚好覆盖了台州的大部分山水。我们现在的茶叶产量5000多吨,种植面积约19万多亩。虽然有天台云雾茶、临海蟠毫、羊岩勾青等传统品牌,但是,品牌效应不强,影响也走不出华东地区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纵观中国的名茶产区,有的原先名声显赫,现在默默无闻;有的原先默默无闻,现在却牛气冲天。市场影响同历史并无太大的关系。如果我们台州要向安溪学什么,我想,应当是持之以恒的品牌营销。这正是几百年来安溪茶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。

来源:台州日报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